
News / 新闻
News / 新闻
News / 新闻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丰华中文学校2025研学之旅精彩继续。第一站的银川之旅暂时告一段落,营员们将继续前往宁夏的其他地区进行探访,旅程的最后同学们还会再次回到美丽的银川。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是宁夏的历史文化重镇和生态屏障核心区域。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与六盘山之间,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西北多民族融合的代表地区。
同学们驱车抵达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的龙王坝村。这个坐落在六盘山西麓的美丽村庄,不仅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更是宁夏乡村旅游的闪亮名片和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站在别致的窑洞民宿前,眺望远方层峦叠翠的梯田,谁能想到,这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以前这里是一个隐没于大山中的贫瘠村落,干旱少雨、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如今,这个曾经的黄土高原贫困村,在福建省的大力帮扶下,依靠一代代村民的勤劳双手与不懈奋斗,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成功转型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科普研学、特色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胜地。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走进农田,拿起铁锹体验“挖土豆”。顶着烈日,大家干劲十足,收获满满。当亲手挖出的土豆被放入村里老伯用传统技艺烧好的小土窑时,所有人都满怀期待,迫不及待想品尝这从未体验过的乡土美味——土窑“烤洋芋”。土窑烤出的土豆格外绵密香甜,大家食指大动,吃得不亦乐乎。同学们还走进当地群众家里,大家围坐一起拉家常,感受淳朴的乡情。初次见到火炕,同学们好奇地探究其运作原理,纷纷询问冬日里烧炕的温度感受。酷暑之下,用阿姨打来的冰凉的井水洗手洗脸,瞬间带来一阵别样的沁心舒爽。围在阿姨家的土灶前,那深深的灶膛、宽大的铁锅,让第一次见识的同学们倍感新奇。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大家系红丝带祈福,载歌载舞,仰望高原上的浩瀚夜空,深深沉浸于乡村特有的那份宁静与欢乐之中。最后同学们还住进了窑洞宾馆,增加了与众不同的住宿体验。
在固原博物馆,同学们观赏到了大量的丝绸之路文物,了解了固原作为古丝绸之路节点的历史地位。有的同学向讲解员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沉浸式学习了许多中国文化知识。
在固原市大原古建筑技艺传承基地,大家听非遗传承人介绍与讲授中国建筑中古老的榫卯技艺,并自己动手制作三通鲁班锁,在制作与组装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在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大家深入了解丹霞地貌,欣赏红色的砂岩与陡峭的山体,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来到中卫市集大漠、大河、高山、绿洲于一身的国家5A级景区沙坡头,同学们首先踏上悬于黄河两岸的玻璃栈桥。脚下是数十米的高空,但大部分同学都泰然自若地行走在透明桥面上,毫无惧色。 他们俯瞰着浑黄的黄河水卷挟着历史的黄沙,在宽阔的河床上从容奔涌。透过脚下清晰的玻璃,黄河那浑厚、绵长的力量清晰可见,水流在阳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默默滋养着两岸的土地。河面上,星星点点的羊皮筏子悠然漂流,宛如古老的音符在浑厚的乐章中跳跃。这壮阔的母亲河景象,以及筏工驾驭简易工具勇于挑战河流的身姿,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母亲河的博大、坚韧,以及人类面对自然的智慧与勇气。同学们或凭栏远眺,或从容拍照,勇气与好奇心战胜了悬空带来的紧张感。
同学们最喜欢的项目就是滑沙了,在连绵沙丘上,滑沙项目点燃了青春激情。同学们俯身坐上滑板,借坡飞驰而下,风在耳畔呼啸,黄沙如金雾飞扬。疾速冲刺的快感让欢声笑语洒满沙坡,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写满挑战自我的畅快。
坐电梯很快来到沙丘的最高点,这里有诗人王维的雕像,立于雕像旁,同学们随其目光远眺:浩瀚沙海铺向天际,黄河如金色缎带蜿蜒其中。此情此景,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瞬间有了生命。同学们凝望这天地画卷,齐声吟诵,诗中的苍茫壮美从未如此真切。
骑上高大的骆驼,同学们真正踏入了腾格里沙漠的腹地。对于许多同学而言,这是在骄阳下第一次体验沙漠骑行的新奇旅程,兴奋与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驼队载着年轻的身影,在起伏的沙浪间稳健前行。金色沙丘在烈日下流转着丝绸般的光泽,同学们不顾热浪,好奇地张望着无垠的沙海,笑语和惊叹声伴随着清脆的驼铃声一路回荡。西部的狂野与苍凉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这独特而难忘的初体验,令同学们在感受天地辽阔的同时,心旷神怡。
沙坡头的工作人员还带领营员们了解防沙治沙的知识,认识沙漠中的固沙神器——草方格。草方格就是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 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坚立在沙地上。这样的草方格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无生命的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同学们都被这种神奇的防风固沙方法震惊了,也纷纷拿起工具,认真学习与动手体验如何扎出一个合格的草方格,为治沙工作出自己的一份力。
接着营员们还在腾格里沙漠中卫光伏基地了解了这里的50万千瓦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几百万块光伏板随着沙丘起伏延伸,金色沙漠成为靛蓝海洋。沙漠变绿洲、阳光变清洁电力,同学们不禁感叹这里的人们敢于挑战大自然的坚韧精神。
营员们随后还参观了杞滋堂(宁夏)健康产业园和非遗八宝茶生产线,并体验了吴忠市的早茶文化。在大片的枸杞地中,大家亲手摘下这种世界闻名的火红小果,品尝它的甜蜜。品尝过鲜果之后,同学们继续了解宁夏的枸杞文化,并在园区老师的带领下亲手制作枸杞糖和枸杞口红,为自己或家人送上一份独特的健康礼物。中国有着丰富而多元的茶文化,在吴忠市,营员们体验到了独属于宁夏的传统八宝茶。八宝茶是可以吃的茶,其原料丰富,口味独特,大家在这里围炉煮茶,体验了八宝茶的抓茶、泡茶、饮茶文化。吴忠市的早茶文化也别具一格,“喝茶吃面点、最后吃拉面”,丰富的菜肴瞬间消除了大伙儿坐车的疲惫。不仅品尝了各式美味,营员们还体验了亲手制作。受到当地回族村民的邀请,大家来到老乡的家中,认真地学习制作当地特色美食——馓子和油饼。在村民阿姨耐心的教导和示范下,同学们的巧手上下翻飞,金黄的面团变成了细细的长条,缠绕在大家的手上,圆圆的面饼上也出现了同学们精心刻画的汉字与图案,经过油锅的炸制,新鲜的美味回到了营员们的手上,自己制作的美食果然格外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