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新闻
News / 新闻
News / 新闻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丰华中文学校2025研学之旅的最后三天,营员们又返回银川市,分别参观了附近的志辉源石酒庄、贺兰山岩画、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西夏陵等地,还亲身体验了贺兰石石刻和西夏的印刷与拓印技术。
志辉源石酒庄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小产区,总占地18000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企业。在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种植区,金色的阳光为这里镀上了一层琥珀色的光晕,在专业向导的引领下,少年们穿行于整齐的葡萄架间。指尖轻触青翠欲滴的酿酒葡萄,耳畔回响着关于“赤霞珠”“梅洛”等品种的生动讲解。酿造车间里,不锈钢发酵罐的金属光泽与橡木桶的温润质感形成奇妙对话,孩子们俯身观察仪器上跳动的数据,将“发酵”“陈酿”这些专业词汇悄悄记在了心中。酒窖的幽深长廊宛如时光隧道,空气中浮动着橡木与酒液交融的馥郁芬芳。在特别的闻香环节,营员们闭目轻嗅,用气味来认识不同年份酿造的香气。虽然不能饮酒,但同学们在浸润着东方味道的品酒区品尝了酒庄专门为大家准备的各式小零食与他们生产的果汁。酒庄的历史故事、园区规模以及这里秉持的“天人合一”的中式美学思想,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营员们有机会亲身感受这一承载着万年人类文明的神秘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史诗”,记录了远古游牧民族的信仰、生活与艺术,其历史可追溯至3000至10000年前,是中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著名的“太阳神岩画”以其恢弘的线条和神秘的图腾,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在导游的讲解下,大家仔细观察了岩壁上栩栩如生的狩猎场景、舞蹈人像以及各种动物图案,并了解到这些刻画不仅是古人的艺术表达,更是研究早期人类社会的珍贵史料。面对这些岩画,同学们仿佛能听到远古先民的呼吸,仿佛能感受到他们与大自然的对话。
随后,同学们前往银川世界岩画馆,这里汇聚了全球五大洲的岩画艺术精华。在馆内,大家通过高清影像、实物拓片和互动装置,深入了解了不同文明的岩画风格以及世界各地的珍贵岩画。当走到“大洋洲岩画”展区时,学子们惊喜地发现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介绍,熟悉的符号和故事让他们倍感亲切。能在宁夏能看到澳洲的文化印记,这次旅程带给大家的奇妙连接又多了一环。
这天晚上回到银川市区后,营员们又来到银川文化城体验贺兰石雕刻。通过白天对贺兰山岩画的探访,同学们大受震撼,纷纷摩拳擦掌,想要亲自体验一下远古人类在石头记录自己心情与事件的感觉。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撸起袖子、架起手机电筒、手持刻刀,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贺兰石,小心翼翼地用刻刀勾勒线条。有的同学眉头微蹙,反复调整力道;有的屏住呼吸,生怕刻错一笔;还有的互相低声讨论,交流雕刻技巧。整个工作坊里只有刻刀与石头摩擦的沙沙声,偶尔传来一两声惊喜的轻呼:“哇,我刻出来了!”令人惊喜的是,同学们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有人刻出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人刻下了自己喜欢的字句,更有才华横溢的同学大胆尝试,直接在石头上刻出了自己的轮廓,引来周围一片赞叹。当所有作品都完成后,大家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笑声和掌声充满了整个房间。这一刻,他们不仅体验了传统技艺的魅力,更用自己的双手,在贺兰石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青春印记。
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同学们感受到了浓郁的西北风情与电影文化的完美交融。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荒凉、原始、粗犷、民间化为特色,在这里拍摄了《红高粱》《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等100多部影片,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漫步在黄土夯筑的城墙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骄阳似火,热浪翻滚,却挡不住青春的探索热情。恰逢宁夏的“西夏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60项世界遗产,同学们顶着酷暑来到了这里,在这片沉睡千年的土地上,近距离感受西夏王朝的恢宏气象与未解之谜。贺兰山麓下,西夏陵在烈日中更显苍凉壮阔。九座帝王陵墓与二百余座陪葬墓星罗棋布,巨大的黄土陵台历经岁月风蚀,宛如金字塔般在蓝天下勾勒出凌厉的剪影。乘坐景区电瓶车,缓缓驶入三号陵遗址区——这座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陵墓,在炽热阳光下格外恢宏。眼前的景象瞬间攫住了大家的目光:巍然矗立的巨大陵台,四周环绕着断壁残垣的城墙遗址,无声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
转战西夏博物馆,骤降的温度带来片刻舒适,营员们旋即被更深的震撼取代。展柜中,鎏金铜牛在射灯下流转着神秘光泽;西夏文碑刻上,形似汉字却难以辨识的字符激起阵阵讨论。步入4D影院,当妙音鸟的幻影掠过头顶,伴随着座椅震动与扑面而来的风沙,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个辉煌而神秘的沙漠王朝。
研学团还走进西夏陵历史文化研学体验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实践课——亲手体验中国传统拓印技艺,在一纸一墨间触摸西夏文明的千年脉络。活动伊始,专业指导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拓印的历史渊源与操作要领。讲解结束后,同学们纷纷驻足挑选起自己感兴趣的拓版。紧接着,铺纸、喷水、棕刷轻扫,让宣纸服帖地覆盖于石碑表面;蘸墨、匀拓、沉稳拍打,墨色在纸面层层晕染。当宣纸被小心揭起,一张张墨迹分明的拓片完整呈现,现场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拓片之上,神秘的西夏文字与生动的纹饰清晰浮现,如同跃然纸上的“历史密码”。
在此次宁夏研学之旅的最后一天,丰华师生在酒店来了一场大联欢。经过十天的朝夕相处,同学们早已褪去了出发时的拘谨,现场洋溢着青春的欢笑声和此起彼伏的掌声。大家围坐在一起,脸上都挂着依依不舍的笑容,用最真挚的方式为这段难忘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营员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为大家表演小节目,现场笑声、掌声与欢呼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同学们也纷纷拿起话筒,分享此行的感受。很多同学都不是第一次跟随丰华研学团出行了,他们觉得每一次的旅程都很有收获,宁夏之行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然而时间过得太快,还没玩够就要回家了。有的同学细细回忆整个行程,每天大家集合后前往不同的目的地,每天都有新鲜的事物,每天都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参观游览、玩游戏、刷视频、点外卖,真是太有趣了。还有的同学表示宁夏不光很好玩,美食也很多,这次吃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吃到过的美味,回悉尼以后一定会特别想念。亲子团随行的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看到了孩子在团队中的改变与成长,也看到了孩子们在旅途中建立起的深厚友情,还看到了同学们对几位带队老师的尊重与信任。家长感谢几位带队老师给予孩子们的充足安全感,也感恩这次精彩的研学之旅,让大家收获满满,玩得如此开心与尽兴。
这次宁夏研学之旅,对每一位参与的华裔学子而言,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大家在旅行的实践中收获了全方位的成长:他们结交了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团队中学会沟通与包容;勇敢地用中文表达观点,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实地探访,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重新认识了今日中国的蓬勃生机;离开父母羽翼的独立生活,更让他们学会了自我管理;而旅途中那些地道的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成为连接他们与祖籍国文化的味觉记忆。这段旅程虽然短暂,却在每个孩子心中播下了文化的种子。当飞机冲上云霄,透过舷窗俯瞰这片黄土地时,同学们已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文化的浸润,一份成长的礼物。希望同学们怀揣这些宝贵的回忆与经历继续健康成长,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开放包容的胸怀。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精彩旅程的到来!